作者:康奈尔
在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,语言发展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,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,而听力正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“养分”。听力筛查作为守护儿童听力健康的第一道防线,对语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,它不仅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,更能为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。
儿童的语言发展遵循着特定的规律,从出生后对声音的感知,到咿呀学语,再到能够清晰表达复杂语句,每一个阶段都与听力紧密相连。婴儿通过聆听周围人的声音,感受语言的节奏、语调与词汇,逐渐理解语言的含义,并模仿发音。如果存在听力障碍,即便轻微,也会像给语言学习蒙上一层纱,阻碍孩子接收外界的语言信息,进而影响语言的习得。而听力筛查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,能够及时打开被听力问题锁住的语言发展之门。
新生儿听力筛查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常规项目,通常在出生后 48 小时至出院前进行初筛,未通过者需在 42 天内复筛,仍未通过则需在 3 个月内接受全面听力诊断。这种早期筛查机制至关重要,因为 0 - 3 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期,若在此期间未能及时发现听力障碍,错过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,孩子的语言能力将受到不可逆的影响。据研究,听力障碍儿童如果在 6 个月内得到干预,语言发展水平与正常儿童的差距会显著缩小;而若干预延迟至 2 岁以后,语言发育迟缓的概率大幅增加,可能出现发音不清、词汇量匮乏、语句理解困难等问题。
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听力问题后,及时的干预措施能极大改善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。对于轻度听力障碍儿童,佩戴合适的助听器,能够增强他们对声音的感知,让他们更清晰地听到外界的语言信号,从而准确模仿发音、学习词汇和语法。以患有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的 5 岁儿童小明为例,在佩戴助听器并接受专业语言康复训练后,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,从只能说简单词语到能够完整讲述小故事。对于重度听力障碍儿童,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结合术后康复训练,也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与声音的联系,开启语言学习的新旅程。许多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,经过系统训练后,不仅能够正常交流,还能在学业和社交中表现出色。
除了直接干预,听力筛查还能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,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儿童的语言发展细节。当得知孩子存在听力风险时,家长们会更加注重与孩子的语言互动方式,通过面对面清晰发音、夸张口型等方式,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言。学校也会根据筛查结果,为听力障碍儿童提供特殊的学习支持,如安排合适的座位、配备助听设备等,营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。
听力筛查是儿童语言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保障,它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听力问题,为早期干预提供可能。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,结合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,听力障碍儿童同样能够突破听力的限制,在语言的世界里自由翱翔,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。